每年一到五月,你會發現台灣的空氣開始變潮、衣服越穿越薄,但行事曆卻越來越厚。
不是你錯覺,因為——五月是那種又有熱鬧又有壓力、又能逛夜市又要準備考試的魔性月份。
今天就帶你快速掃一遍這個月在台灣會發生什麼事:
📌 傳統節慶 ✔️
📌 在地活動 ✔️
📌 考試壓力 ✔️
📌 還有你可能從來沒注意過的地方熱鬧事 🔥
🎌 第一站:節慶滿檔,從勞工到神明都出巡
🧑🏭 5/1 勞動節
是的,我們從放假的開始說起(合理)。勞動節是為了表彰辛苦的勞工朋友,雖然很多人早就當成一日 mini 連假在排行程,但背後其實是對「認真上班的人」的一種致敬。
🐉 5/31 端午節(農曆五月初五)
這個就精彩了——全台開始進入粽子試吃大戰,但除了吃之外還有一堆儀式感:
- 掛艾草(蚊子不懂但人懂)
- 戴香包(有毒防疫造型升級版)
- 划龍舟(現在還附贈直播功能)
- 頭髮黏膏藥因為你阿嬤說「這是會中暑的月份」
別小看端午,它不只是吃,是一整套東方版本的春夏交接儀式。
🙏 第二站:地方神明說,我們也很忙
五月在台灣是地方宮廟活動的高峰期,如果你住在北部,走出門真的會遇到神轎在巡邏、陣頭在比氣勢。
🔥 新莊大拜拜(農曆五月初一)
新莊地藏庵的「文武大眾爺祭典」,基本上你可以當作是一場跨夜宮廟界 Coachella。
有夜巡、日巡、鼓聲、香煙、跟非常神聖的炸熱情 🔥
🛕 霞海城隍誕辰(農曆五月十三)
地點在大稻埕,你知道那裡平常是咖啡老街+IG網美景點,但五月會變成整條街跟神明一起逛街的概念。\n暗訪、遶境、放煙火,是那種你沒信教但會覺得有感覺的熱鬧。
📚 第三站:國中生表示我沒在過節,我在寫考卷
✍️ 國中教育會考(5 月中旬)
對台灣國三生來說,五月不叫粽子月,叫「決勝負月」。教育會考基本上是一場人生第一場大規模正名賽,決定你高中念哪裡、暑假補什麼。
你會看到一堆補習班掛出「會考倒數 25 天」,超商門口媽媽們在比便當熱量低誰多 10 分。
✍️ TOEIC、國考、國營…
還有一堆成人考試族群也在默默準備。五月不只是學生很緊張,很多上班族也在準備轉職、升等、進修、拼公職。
你可能覺得街上人比較少,那是因為他們都在圖書館跟考場。
🌃 第四站:想逃避現實嗎?這些活動你可以去走走
🌌 清境星空季(南投)|5/10~5/26
躺在草原看星星、參加太空互動遊戲、幫自己拍一張「看起來很懂天文」的網美照。
清境星空季這兩年變成中南部最療癒系初夏活動之一。
🎪 鹽夏不夜埕(高雄鹽埕)|5/10~5/17
夜市升級成生活祭典,有音樂、有表演、有文青市集。適合你那種「嘴上說不愛人群但腳還是想逛」的週末模式。
✅ 總結一下:五月的台灣,是「傳統+焦慮+生活感」的混合體
這個月份沒有像新年那樣一刀劃開節奏,也沒有像暑假那樣一整片空白。
五月是:你可以一邊綁香包,一邊打開補習講義;下午衝遶境,晚上念單字;中午吃粽子,晚上看星星。
它不完美,但很真實。它不全然歡樂,但每一場活動都像是城市在呼吸。
所以無論你是準備考試的、想去走走的、單純想找個氣氛感的人,記得打開你家的行事曆,這個月是可以讓人「過得很有記憶點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