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我朋友買了台新的冷氣機,標榜「可適用 12 坪空間」的那種,結果他住的套房只有 5 坪 🫠
開下去整間像冰窖,還要穿發熱衣寫履歷書……
另一個朋友則相反,買了超迷你的空氣清淨機,打算放在他 30 坪的客廳。
結果只能把沙發旁邊那塊空氣吸得很清新,剩下的部分就讓 PM2.5 自由發揮了 🦠💨
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們:不懂「坪數」=買電器像賭博
一、到底什麼是「坪」?📏
先來基本知識一下,「坪」是台灣特有的面積單位,大概等於:
1 坪 = 3.3 平方公尺(m²) ≈ 35.6 平方英尺(ft²)
簡單來說,如果你家是 10 坪,那就是 33 平方公尺,差不多就是一間小套房+一點點走道。
💡 小知識時間:
- 一張標準床佔約 1.5 坪
- 廁所通常 1~2 坪
- 客廳通常 3~5 坪
- 廚房看你吃不吃飯,0.5~2 坪不等 🍳
二、你說你家 12 坪,那到底是什麼 12 坪?🤨
要注意!很多人說「我家幾坪」,但那可能是以下其中一種:
名稱 | 意思 | 有什麼坑 |
---|---|---|
建坪 | 房屋登記面積(含公設) | 比實際可用空間大,會膨風 🐡 |
室內坪數 | 不含公設的真正使用面積 | 這個才是真實你能裝冷氣的範圍 |
主臥坪數 / 房間坪數 | 分區坪數 | 買空氣清淨機時要看這個! |
🏠 小圖提醒:看到「建坪 30 坪」結果客廳才 6 坪,不要罵髒話,這是正常的…
三、家電和坪數的關係?買錯就冤枉了你的電費 💸
來來來,這是重點!很多家電會寫「適用幾坪空間」,但你要注意:
1. 冷氣(最挑剔的家電王者)❄️
冷氣根據坪數分「適用空間」,太小會累爆、太大會濕氣爆炸:
坪數 | 建議冷氣匹數 |
---|---|
4~6 坪 | 2.2~2.8kW(約 2~3 坪冷氣) |
7~10 坪 | 3.6~4.1kW |
11~15 坪 | 5.0kW 以上 |
😵 坪數抓太大 → 室內溫度下降太快,除濕不完全,容易悶濕
😩 坪數抓太小 → 冷氣狂運轉,不但吵、還爆電費 💥
2. 除濕機(看水箱也要看坪)💧
除濕機雖然不像冷氣那麼「吵鬧」,但如果你房間是 15 坪,你卻買 6 坪等級的機器,那它大概:
「運轉三天三夜,濕度從 85% ➝ 84%」(ಥ﹏ಥ)
坪數 | 建議除濕量(每日) |
---|---|
5~7 坪 | 6~8 公升 |
10~12 坪 | 10~12 公升 |
15 坪以上 | 16L 以上會比較保險 |
⚠️ 提醒:如果你住在北部或潮濕山區,請多 +2~3 公升做預備,不然就等著發霉吧 🦠👕
3. 空氣清淨機(最容易被低估的家電)🍃
這是最常買錯的家電之一!
你以為「風很大=夠用」,但實際要看「CADR 值」與「適用坪數」,大空間用小機器,只有貓聞得到清新空氣 🐱💨
坪數 | 建議 CADR(乾淨空氣輸出率) |
---|---|
5~7 坪 | 100~150 m³/h |
10~12 坪 | 200~300 m³/h |
15 坪以上 | 400+ m³/h 請認真買! |
四、坪數抓錯會怎樣?後果不輕啊!☠️
- 冷氣抓錯 → 不冷、太冷、電費炸
- 除濕機抓錯 → 一直滴水但沒效果、濕氣長黴
- 清淨機抓錯 → 家裡還是有過敏源,你鼻子繼續受苦 🤧
❌ 小圖警告:花 8 千買了只適用 6 坪的機器,結果你家是 18 坪開放式空間,根本就是…在拿棉花堵水壩!
五、實用小結:這樣抓就對了 ✔️
- **確認你要處理的「實際空間」**是多少坪(不是建坪!)
- 留意機器的標示坪數與除濕/清淨能力,越靠近越好,不要硬上
- 潮濕地區 / 大空間 → 選高一級規格比較保險
🧠 最後提醒:
你當然可以亂買、賭賭看機器「會不會剛好夠用」——
但別忘了,家電不像抽卡,抽錯可是整年都濕答答 or 熱呼呼 or 鼻塞塞 😵💫
買之前,先量一下坪數,Google 一下產品規格,再下手也不遲!